為了滿足OLED市場的需求,近年來,深圳華星光電也開始加大了對OLED的研發力度。華星光電在武漢投建第6代LTPS生產線,同時還加強與國內外OLED企業合作,努力推進OLED產業發展,為中國OLED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。在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上,華星光電副總監Leo Sun帶來了《OLED顯示的機遇與挑戰及華星光電發展戰略》的主題演講,分享了華星光電對OLED市場的一些看法。演講圍繞公司概況、市場動態、技術趨勢、華星規劃、未來展望五個部分展開。
Leo Sun首先介紹了華星光電的一些基本情況。目前華星光電有三條產線。T1和T2產線在深圳,主要生產大尺寸屏幕電視,T3在武漢,主要生產中小尺寸LCD產品。在市場方面,2015年華星光電在全球電視面板市場占有率為9%,在中國六大電視機品牌廠商采購份額中占比23%,連續兩年,排名第一。在專利方面,華星光電連續兩年在中國企業PCT申請量排名名列第四,美國專利授權榜TOP100中國企業排名第二。
隨后,Leo Sun重點分析了OLED的市場動態。AMOLED在中小尺寸上的份額增長迅速,這得益于三星和其他眾多手機品牌的應用。三星靠AMOLED產品就獲得23%中小產品市場份額,而且以中高端為主。Leo Sun認為,AMOLED也將會加快對中低端產品的滲透。AMOLED產品年復合增長率接近50%,而LCD產品復合增長率只有2.3%,因此AMOLED將會有更好的盈利能力。AMOLED在大寸尺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高端電視上。OLED在高端電視上被認可,市場定位被市場接受,但高端市場的份額有限。LG為擴大市場份額,同時為緩解AMOLED產品供不應求局面,LG新增一條8.5代AMOLED生產線,于2017年開始架構。今年LG目標銷售額為100萬臺,時間已過半,從目前的數據來看,完成目標還有很大挑戰,即便完成目標,也難以盈利。對此,Leo Sun認為,OLED電視如要擴大銷量、擴大市場份額,一方面要向中低端市場滲透,這樣會面對更重視性價比的用戶;另一方面,就是降低市場價格,減少成本。
對于AMOLED中小尺寸市場發展,Leo Sun表示,希望能通過柔性顯示開創更大的市場空間,能夠給客戶和廠商帶來更多價值;在大尺寸市場上,希望通過一些生產方式的革新帶來價格的快速下降。
OLED產品目前有兩方面優勢明顯,一是較好的畫質表現;二是設計的自由度,如柔性、超薄、曲面等,這個給市場帶來更多創造的機會。2005年,三星AMOLED產品在日本首次投放到手機市場,當時AMOLED產品屈指可數,而現在市場上OLED產品數不甚數。OLED技術較于之前成熟很多。從中小尺寸來看,現有大部分廠家都基于三星已量產的比較成熟的技術路線。在大尺寸電視上,面對即將到來的8K及更高速系列挑戰時,存在著非常大的技術路線轉移和技術變化潛在的風險。因此在AMOLED電視上,很多公司都投入大量精力研發新技術。
中小尺寸AMOLED產品的發展關鍵在于柔性,AMOLED產品從剛性轉成柔性,并不是變革技術,而是把剛性技術延伸。對大尺寸來說,技術路線有可能變革。目前LG采用生產方式是蒸鍍,層數非常多,14-18層,而且材料也多。相對于蒸鍍技術,打印技術擁有更簡單的器件結構,而且材料使用率也非常高。從器件結構來說,容易提升色域,也很適應高PPI,同時又有較好的投資效率和占地。Leo Sun表示,打印不是新技術,打印在日本已存在了十多年。近年來,打印的供應商更新現場數據頻繁,韓國的一些廠家在打印技術方面也加快步伐布局。因此,Leo Sun認為,打印技術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迎來技術上的突破。但打印不可避免得會面臨設備和材料成熟度低的缺點,需要具有產業鏈整合能力的企業整合上下游資源,推動打印技術到量產程度。
最后Leo Sun介紹了華星光電在OLED上的整體規劃。華星光電OLED技術始于深圳。在手機OLED產品上,華星光電會在武漢建立一條4.5代先導線,主要驗證深圳產線開發的量產技術。然后再反饋到武漢的一條6代生產線上。在大尺寸上,華星光電正計劃在深圳建立一條8.5代先導線,驗證深圳4.5代線建立起來的產品技術路線,并將量產技術反饋到深圳更大代量產線上。
Leo Sun最后表示,印刷產業在上下游并不成熟,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具有領導能力的企業整合上下游資源,因此TCL整合了上下游產業平臺,目的在于打造中國印刷顯示技術創新中心,加速印刷顯示技術量產。華星光電希望與相關企業一起把中國OLED產業做大做強。
關注我們
公眾號:china_tp
微信名稱:亞威資訊
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
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