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對下一代顯示技術的焦點儼然已經聚焦在OLED上了,各大面板廠紛紛加碼對OLED的投資,使用了OLED的終端產品也越來越豐富。但OLED的發展仍面臨一定的問題。在2017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上,IHS顯示部門研究總經理謝勤益指出了OLED發展中十個主要的課題。
一、中國OLED產業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
中國OLED產業在出貨量以及技術和市場上均落后于韓國。三星Display目前掌握著技術和市場優勢,在需要時這種優勢可以轉化為價格優勢,打擊國內面板廠。如何改變三星Display在手機OLED屏上的霸主地位十分重要。此外OLED TV面板的量產及供應也十分重要,中國OLED產業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二、OLED的新應用
溫度計、車載顯示、監控器、頭戴式顯示裝置等,都可以成為OLED新的應用領域。OLED技術在車載顯示上大有可為,其可撓性、高色彩飽和度、高對比度等特性都十分符合汽車對車載顯示的要求,但壽命問題則是OLED的短板,亟待解決。
三、韓國在產能擴張上具有優勢
大部分蒸鍍機的月產能是1.5萬片,因此國內OLED面板廠的月產能多以1.5萬片為單位,但韓國具備成熟的面板量產技術,可以對產能進行最大限度的擴大化。
四、提升良率
國內OLED廠商多以三星Display為標桿,其OLED制程基本一致。其中,把握蒸鍍的精準度和背板得均勻性對OLED的質量至關重要。目前,三星Display和LG Display都克服了這兩個問題,國內廠商應對此進行研究,以提升OLED良率。
五、柔性接觸傳感器與新型結構
相較于剛性顯示,柔性顯示發生了很多變化,比如指紋識別傳感器的放置。三星Display進行了很多嘗試,最后將其放在封裝層,但這樣一來,一旦封裝過程出現差錯,指紋識別就沒有作用了。新型結構的合理設計值得各大廠商思考。
六、OLED與柔性驅動集成電路的邦定
OLED采用了電流+電壓同時驅動的方式。當驅動IC將信號傳輸到面板時采用的電壓驅動,使OLED面板發光采用的是電流驅動,電流和電壓之間必須均衡。對于全面屏的而言,不能采用傳統的驅動IC放置方式,需要額外增加COP Film進行結構的優化。
七、降低成本
OLED不需背光,理論上只要良率達到一定程度,OLED中小尺寸面板成本比LCD還低。而在OLED TV上,55吋面板生產過程中,將折舊成本計算在內,則OLED的成本是LCD的2.5倍;不計算折舊成本,則OLED的成本是LCD的1.7倍。另外,對比Gen 8.5和Gen 10.5,生產65吋OLED面板時,采用Gen 10.5比采用Gen 8.5降低了53%的生產成本。
八、結構的改變
即使同為曲面屏手機也有不同的曲度。三星Galaxy系列手機的曲度從Wide Deep演變到Wide Shallow,再演變到目前曲面屏手機主流的Narrow Shallow曲度。手機結構的改變在技術的演進上值得討論。
九、可延伸屏幕
在實現真正的可彎曲屏之前,三星Display提出了可延伸屏幕。可延伸屏幕符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,一旦實現將受到消費者的歡迎。
十、可折疊屏幕
OLED屏幕未來將實現可折疊。可折疊OLED屏需要改變面板的結構,很多企業對該技術進行研究并發表專利,如蘋果、微軟、蘋果、三星Display、LG電子等。根據這些專利,可折疊屏幕彎曲的部分不一定具有顯示的功能,其設計是可折疊屏幕的技術難點。
關注我們
公眾號:china_tp
微信名稱:亞威資訊
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
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